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流金岁月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吕方:改良盐碱地 种出“黄金稻”
时间:2019-10-24    点击次数:10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文昌市锦山镇田心村迎来了赤稻收获的季节,3000多亩琼北赤稻开镰收割,构成了一幅遍地金黄的丰收图景。

   这种赤稻产量极低,但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健康养生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市场欢迎。”1017日,在散发着稻谷香的田垄里忙碌,有一位头戴草帽的人笑得合不拢嘴,他就是我校89级会计专业校友,吕方。

    2014年,吕方和妻子放弃城市白领身份,决定返乡创业,成为一名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农人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吕方晒黑了许多,但是经他改良过的土壤种植出的琼北赤稻一经电商平台推出,便卖出了一斤80元的好价钱。这不仅大幅提高当地农户种植赤稻的积极性,更让文昌锦山罗豆一带的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


吕方(中)和农户一起收割稻谷



返乡创业,改良盐碱地土壤

 

           摘下草帽,架在鼻梁上的眼镜顺着汗珠滑落下来,吕方抬手轻轻地将之扶好,斯文的气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来。

   “为什么要回来?在城里工作不是更好吗?记者问。

   “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乡啊!吕方回答。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文昌受到重创,翁田锦山罗豆一带数万亩良田被海水倒灌,盐碱地无法像以往一样耕种,被农民撂荒。

   “看着家乡父老遭遇如此巨大的灾难,我心里也不好受,就想着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吕方说,当时,他和妻子陈玟卉在河南郑州已经打拼多年,恰好结识几位土壤改良的专家,并攒下一定的积蓄,于是就想着把专家朋友引荐到海南文昌来,帮助锦山一带的农户改良盐碱地。

    说干就干。2015年,吕方夫妇回到海南,注册成立了海南璟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万亩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工程。

 

试种成功,撂荒地上稻花香

 

           创业决不能完全凭着一腔热血,已逾不惑之年的吕方深知这个道理。他说:要实现理想,首先要想办法创造利润,让公司活下去。

    在改良土壤的过程中,吕方夫妇也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把这些已经撂荒的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他们试种过红薯、辣椒、南瓜、柠檬,也种过牧草,但是经济效益不高,最终都不得不放弃。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玟卉想起家乡锦山镇自古就有一种野生的赤稻,因为营养丰富,在民间常常被人们用作孕妇或手术后病人康养的食物。于是,他们遍寻乡里,寻找这种古稻的种子。这是一种在罗豆、三江、锦山一带自然生长的野生红米,因为颗粒小、心呈红色,所以民间又称之为虱子米。由于这种米的产量极低,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但因为这种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百姓像对待药材种子一样重视,世代相传,得以延续至今。陈玟卉说。

    找到赤稻的种子,他们不仅试种,还专程请来科研专家和团队,对稻米的生长和营养价值等进行研究和检测。种植前,他们将牧草打碎埋进撂荒地里,一边休养土地一边进行酸碱度的平衡调理,精心呵护土壤。播种后,他们坚持绿色生产,不施一次化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块块种植着赤稻的田地,长出了金灿灿的稻谷。产量确实很低,最好的时候亩产也不到200斤,但是因为品质好、价值高,一经电商平台推出,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吕方说。

 

发展愿景:打造海南稻米品牌

 

           3亩地,到100亩地,再到3000亩地……短短几年间,吕方消瘦了一圈又一圈,但是赤稻的种植面积却扩大了一片又一片。

   “老百姓的需求是很现实的,你必须先做出样板来,打造出规模化的产业园区,他们才会放心跟着你干。吕方说,接下来,他计划继续扩种至1万亩,并修建加工厂,进一步开拓营销渠道,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

   事实上,试种阶段,吕方的公司已经为当地增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今年52岁的村民吴清光原本赋闲在家,近年来加入种植团队,负责照看生长中的禾苗,每月有3500元工资。农忙季节,每一个务工的农民,则均可获得150元一天的工资。

   “以前大量土地撂荒实在可惜,现在看着一茬茬赤稻生长起来,生机勃勃,怎不令人高兴?海南琼北大草原投资控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道禧说,看着吕方夫妇这些年的坚持和努力,他由衷地敬佩,他看到这些新农人的身上不仅有乡土情怀,更有科学钻研的精神和对接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吕方说,他的愿望便是将这种当地的赤稻精心培育起来,打造出一个属于海南的稻米品牌,因为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赤稻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品种的稀缺性,他对此很有信心。


 

来源:海南日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江虹 | 审核: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