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流金岁月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前途无“亮”,“剩”者为王——访2008届社工校友徐晗
时间:2015-11-27    点击次数:254

十年社工路:“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四年社工专业学习,六年社工实践经历。至今,在社工这条路上,徐晗走了整整十年。

20049月,徐晗以大一新生的身份,踏入了广财,从此与社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学校,除了孤独,只剩对社工专业的迷茫。他的起步懵懵懂懂。

大一第二学期,学校请了香港的资深社工到三水校区为社工学子讲课。“(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信念上的东西,(他们)让你了解到社工是干什么的,香港是怎样开展社会工作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看到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用一个社工的心去开展社区。”徐晗说。当活生生的社工站在徐晗面前,并且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们的社工故事时,徐晗才开始对社工有了初步了解,这也让他的社工路出现亮光,让他开始有了“坚持当一名社工”的信念。

有了启蒙,有了信念,徐晗与社工愈来愈“亲密”。

大一暑假,徐晗报名参加了由时任社工系主任谢泽宪老师举办的一个务工青年岗前培训的活动——前往湖南某县的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科普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在与孩子们接触的两天时间里,徐晗受益良多。“我印象很深刻,我负责跟进的那个班里有个小男生很调皮,但后来在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地感觉到我们的感情在不断深化,就在两天的时间。”活动结束需要分别的时候,那个调皮的小男生在操场摘了很多狗尾巴草,编成草帽送给他们。“离别时,因为不舍,很多人都落了泪。”徐晗说。

“社工真的是能做到一些事情,真的能给周围的一些人或是这个社会带来一些改变”。随着接触不断深入,渐渐地,徐晗对社工有了自己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徐晗与社工的关系改被动为主动。大二时,为了给刚入校的大一师弟师妹提供帮助,化解他们初到大学的孤独与迷茫,引导他们尽快地融入大学环境,徐晗与班里的同学尝试自发地开展新生训练营。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回到本部,徐晗担任学校第二届社工协会会长,组织和参加更多的社工活动。

200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贯彻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精神,加快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08年本科毕业的徐晗恰逢社工改革的节点。毕业之时,徐晗和父母做了个约定:“给我两三年的时间试一试(当社工)”。然而,这一试便落地生根了。在他心里,社工已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毕业后,他先后在深圳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乐翔社会工作服务社和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工作。这六年里,生活给了他种种考验,让他尝到了宝贵工作经验积累的甜头,也尝到了社工工作的辛酸。但这一切并没有消磨他对社工的坚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仿佛一切都是冥冥当中注定了的”。他微微地笑着……

直面当下:家人是坚持的动力

人们很多时候会记住一个人比较突出的身份而忽略了这个人的其他角色,如徐晗。当他被贴上“社工”的标签时,大家往往都会更加关注他作为“社工”的各种情况。其实,徐晗与广大学子一样,一个普通的奋斗青年;简单,平凡,经营着自己的小幸福。

本来很严肃地与记者分享社工之路的徐晗一下子多动起来,手舞足蹈且表情丰富。不要讶异,此时的他正兴致勃勃地向记者描述去年刚加入他们小家庭的女儿。为人父的幸福满足之情溢于言表,“我家的小朋友是最可爱的,无论哪一方面都很可爱。”然而,初为人父,徐晗坦诚自己并不称职,“早上我走的时候她还没醒,晚上我下班回来吃点东西洗完澡她也就睡了,也不会有很多时间陪她玩,她跟妈妈比较亲。”言语间带着点嗔怪但也坦露出对女儿的陪伴甚少的内疚。

当记者戏称徐晗在社工平台上“事业爱情双丰收”时,徐晗笑了并腼腆地承认了。孩子的母亲是徐晗在一次社会服务工作中认识的,是同校的11届社工师妹。因为同为社工,彼此间多了很多的理解和默契。“换个其他职业的,这种理解可能会没那么多。因为社工是一个比较忙的职业,经常加班,总会遇到些特殊情况,所以有很多时候顾及不到她、顾及不到家里,甚至有时候就连周末也不能带她出去玩。”对于妻子偶尔的念叨,徐晗深知那是出于心疼而非埋怨。因为有着共同的认识和一致的价值观,所以妻子总能最大程度地给予支持,对徐晗来说甚是幸运且幸福!

然而说到为人子时,徐晗的神情显露出些许沉重。他表示,在为人子这一块他做得很不好,对于父母他是觉得有所亏欠的。徐晗是河南人,是家中的独子,千里迢迢赴广州求学,父母希望他学成归来能回河南发展。然而他却拒绝了河南较好的发展条件,坚持留在广州。尽管父母期望徐晗能回家,但还是尊重他的选择,不管是在决定工作落脚点上亦或是择偶上,父母并无干涉而是在背后默默地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包括提前帮他考虑到买房问题、安家落户的问题,甚至还有徐晗未考虑到的其他问题。父母的言语并不多,但父母予他浓浓的爱却不胜言表。“为人子这一个角色其实我做得很不好,总觉得很愧疚,父母身体虽说没什么大问题,但小问题却没断过,自己不能在他们身边就觉得很亏欠。”所谓有取必有舍,有失必有得。正是父母的这份无言的支持与理解,徐晗才能有自己的选择,才能够在自己的天地里肆意奔跑,无所忌惮地勇往直前。

每个人绝不可能脱离群体独立存在。源于“爱”,我们要经受各种角色的考验,正如徐晗所说“爱是甜蜜的负担”。乍一看言重了,细想却一语中的,于每个普通人来说,也确实如此。


面对未来:“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心”

徐晗现工作于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其实“社工”这个职业,让他不得一次次地面对胆战心惊,并一次次地在心惊胆战中更加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们团队在服务一个有抑郁症患者,患者在他们的帮助下病情开始一点点地好转。然而,患者最终却因某些外界因素而自杀身亡了。“这其实对社工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徐晗无奈地说道,“有些事情就是会让你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到这件事,徐晗显得很是痛心,社会服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这是无可避免的。社会工作者不得不面对一些不愿看到的结局,然而,面对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消磨掉他对社工的热情,反而更坚定他“想尽可能地帮助他人”的决心。

还有一件事也给徐晗留下过深刻的印象。2014年5月,他们管辖范围内的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在社区里走丢了。他们发现后老人走失后立即发动了很多群众、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帮忙寻找老人,但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能找到。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家属的情绪也越来越焦躁,安抚工作越来越艰巨。庆幸的是最后老人被找到了。这件事情给了徐晗很多启示和感悟。当时一个星期过去了,老人还没有被找到,社工们都很焦虑,很担忧,但这种心态却不能在家属们面前显露出来。“如果我的情绪不稳定的话,那我的服务对象就会受到我的影响,所以我必须要有一个很平稳的心态去面对这份工作,有很多负面的东西,你要学会自我调整,做社工要有一颗强大的心。”

“要明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无论是什么专业,你觉得什么事情能体现你的价值,那么你就去做。(如)修读社工专业只能表示它是你面对未来的一个选择,愿不愿意选它得由你自己的心去做决定”。徐晗说,面对未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心。这颗心一方面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心;另一方面是对自我价值认可的一种表现。

而且他认为,当一个人有了“心”,便有了贡献。“这个社会的改变不是因为某个人做了很多事情,而是因为很多人做了一点事情。不是说社工这个群体它所做的事情就能改变社会,它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它对这个社会的改变担负着更大的责任,但这个社会的改变绝对不是只靠社工就能完成的,这是需要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一点点。”

“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激进,你就没有年轻过;等你老了你不保守,你就不成熟。”徐晗一直这么相信着。年轻时就该大胆的去尝试,但也不是漫无目的的尝试,最重要的是着眼现实,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我的内心告诉我自己可以走下去,所以走到今天,并且我还会继续走下去”。


(来源:人文院报  采访:吴莹莹 钱仕程 钱婷婷 余伟琦  编校:张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