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流金岁月  师者风范
师者风范
亦师亦友,教学相长——访数学与统计学院胡桂武教授
时间:2015-11-11    点击次数:270

 

“来来来,我们边喝茶边聊吧,不要太拘束。”刚踏进胡老师在北2-510的办公室,他便微笑着一边把茶具打开,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作为广东财经大学数学建模团队“元老”级的教练之一,想必这套茶具也一定见证过许许多多获得国际或国家数学建模奖项的校友们与胡老师在一起的岁月。

战功赫赫:“数模的孩子们给我印象最深刻了”

20141212,一条出现在学校新闻网的新闻让全校上下炸开了锅——“2014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我校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一等奖获奖数仅次于中山大学,位列省内高校第二名。”数学与统计学院带给了我们这样一所文科院校,一个大大的惊喜。

疑惑的是,作为元老级教练的胡教授,他的办公室里没有锦旗,没有证书,只有一张办公椅,一方茶几和一柜子书。但只要提起数学建模比赛,他便滔滔不绝了起来:“最早的比赛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准备的,那时候我们在老主任向子贵教授的带领下利用承担全校公共数学课这个优势,去发现和动员好苗子,哈哈,就是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

我校数学建模活动经历了一段起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最初是零敲碎打,2005年后每年均稳定组织78支以上队伍参加比赛并普遍在全省、全国赛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2011年,胡老师完全接手本项赛事后,逐渐建立起完整的团队工作模式。“之后我校的数学建模团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队伍数逐年增加,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对报名的300多名来自各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遴选,剩下100人左右组成参赛团队。”胡老师对数学建模团队逐年的壮大表现出掩盖不住的骄傲。

当提及有印象的校友时,他说:“数模的孩子们给我印象最深了。”据他回忆,许许多多不同学院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的学生们都会回来看他,好多都是正在美国,英国,或是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留学的校友们。他说:“有一位回来看我的学生杨瑶,她告诉我说,当年对数模真的是一点都不懂,后面竟然拿奖了。从不懂到懂一点,从懂一点到有收获,就是一种收获。我说呀,选择数模就不要太在意结果,数学建模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我指导数模十几年,其实觉得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从过程中得到成长。”

结缘数学:“我本科的老师给我印象最深”

作为广东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院长,很多人也许会认为他从小就接触很深奥的数学知识。出乎意料的是,胡老师说:“我接触深奥的数学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的。数学专业其实也不是我的第一志愿,当时高考超出重点线,我全填报了化学和生物,可由于眼睛的问题就没有如愿读生物化学类专业。后来就被湖南吉首大学调剂到数学专业去了。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被动接受,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数学这一行。”
  
老师是在浙江大学读的研究生,之后在华工完成了博士的学习,在老师的建议下来到了广东财经大学,一呆就是17个年头。可当他提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时,他想了一会儿,说:“我本科老师给我印象最深,他的习惯和为人一辈子都在影响着我。他告诉我们说外面的世界很大,读个大学本科是远远不够的。然后跟我们分享很多他在各种别的学校的学习经验。这让我对外面的世界很憧憬。我大学毕业为什么敢考浙大,就是因为老师说不要怕,努力很重要。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之间,智商没有多大差别,主要是看谁勤奋。”

也许就是凭借这种谁努力谁就会胜利的信念,胡老师才会带领老师和学生们,使数学建模大赛成为广东财经大学获得全国乃至国际大奖的重要突破口。

他自己把这项突破归因为“数学建模团队协同合作”,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数模比赛的深刻理解。他用最简单的文字介绍数模:“数模,大多数人以为是解数学题,其实它是一个综合性现实问题探寻解决方案的过程,综合了大学生的创新、建模、计算及写作等能力。好的点子是创新能力,把它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即数学建模能力,通过编成实现是计算机能力,良好论文描述是写作能力。”

通俗教育:“数学是属于哲学的范畴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承给下一代,胡老师的教学感悟就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针对数学类专业的学生,讲理论,讲深奥的逻辑推理,学生会很喜欢。但是在财经大学公共数学就需要把抽象知识通俗化,与实际接轨,让学生达到共鸣, 与生活具体案例结合。”

总结的时候他说:“数学是属于哲学的范畴,例如求极值通常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它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数学会对生活有一种更理性的分析。而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上面应该将理论“通俗化”、“生动化”和“生活化”。

在培养新老师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张博士文凭只是证明你有资格作为大学老师,并不是意味着你已经胜任教师这个职位。新老师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至少得花3-5年时间。”他认为做老师的一个境界是通过你的教学使学生喜欢来上你的课,进而喜欢你教的课程甚至专业。他还补充道:“其实做老师的,就是要去帮助学生成长,通过上课中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规划人生。此外尽量要找时间与学生交流,解决他们在不同阶段会产生的困惑。课堂上的交流是相当有限的,所以要鼓励学生主动跟你沟通,师生密切联系,形成示范作用。亦师亦友中,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寄语:

希望校友们常回家看看,常回来看看校园,看看老师和学弟学妹。多互动,多给我们些建议,一起打造具有归属感的校园和校友文化。

                                      

                                                                                                              ——胡桂武

                                                                                                                                                                                                                                            (采访:张雪辉)